生命、尊严、希望——与疫情灾难相关的医疗建筑案例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342.jpg


本文来源:《建筑志》

微信ID:jianzhuzhi


最近,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紧急建设及交付使用牵动了全世界的目光,多方力量的凝聚和对“中国速度”的展现振奋了人们同心抗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当灾难来临时,建筑设计可以迅速演变为与救灾项目共存的强大力量。


回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肺结核在世界上大量传播,大批医院、疗养院因此而建。2003年非典、2004年海啸、2008年地震……在这些危难之时,建筑师一次次以设计之手还原了物理意义上最快的“家”,让医院成为人类更具意义的避难所。


医疗建筑之所以复杂,在于不仅要实现医疗机能与建筑功用的完美融合,同时还需承载生命无常的厚重与人文关怀的极致,最终抵达人类“终极庇护”的梦想。在这门“特别的艺术”中有一套独立的“美学价值观”,高效合理的功能布局是医院设计的核心;“生命、尊严、希望”是医院以人为本的普世人文价值观的体现。


如果在这个疫情笼罩的“寒冬”,我们能用十天时间筑就高效的医疗建筑;那么当不久的将来,阴霾消散,春暖花开,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准备和思考,我们相信设计会为生命创造更多关怀与尊严。本期SYN WEEKLY,分享来自《建筑志》的医疗建筑案例合集,探讨积极、开放的医疗建筑设计思路。


祈愿人类在微光之时,能够秉烛前行。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355.gif

火神山医院建设 卫星前后对比图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359.gif

雷神山医院建设 卫星前后对比图



1

芬兰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肺结核在芬兰大量传播,全国医院疗养院大批建设。1929—1933年出自于阿尔托之手设计的帕米欧疗养院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意义的设计。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02.jpg

设计师阿尔法阿尔托


在发明疫苗和抗生素之前,结核病的治疗方法中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清洁的空气和光疗也很重要。帕米欧疗养院是体现阿尔托建筑人情化的典型作品。设计中一切的要点都是围绕病人的感受设计的。细节处理也是从病人的生活出发,建筑依地势展开,两个长条形主楼并不平行,形成是一定角,度遮挡阳光。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05.jpg


整个建筑结构为混凝土框架结构,A区块结构自成体系。六层平台采用不对称框架结构,并由建筑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窄。立面上装有玻璃幕墙的电梯竖井和室内外大量的金属细节来体现建筑的功能主义需求,这是强调当代技术的象征性。


阿尔托将当代技术与使用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建筑特定人性化的一面。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08.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11.jpg


1956年阿尔瓦·阿尔托在意大利的一次演讲中对帕米欧疗养院的阐述如下:“这座建筑的主要目标,就是作为一套医疗设备来使用”,“治疗和康复中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提供完全安宁的环境,病房的设计依照身体虚弱的病人斜倚于床上的休息方式为原则:顶棚选择了宁静的颜色,光源布置于病人的视线之外,暖气布置也朝向病人的双脚,同时水龙头也是无声的,能保证不会对左邻右舍的其他病人造成干扰。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14.jpg


每个病房都有着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窗户角度开得恰到好处避免眩光。室内采用淡雅的色彩平和病人心境,盥洗室产生的噪音也被小心地避免,阿尔托甚至为其设计了一款完全符合人类身体曲线的帕米欧椅,对病人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17.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20.jpg


在帕米欧疗养院中,阿尔托充分地考虑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听取并吸收了医生的意见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此前住院时的亲身经历,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推敲。针对自己作为居住者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如自然光、周边景观的借用、空气等)的周全考虑和更重要的从疗养院的使用人群的特点出发的对建筑空间、材料、色彩、声音、温湿度等方面的细致处理。无论是总体环境的构思、单体建筑的设计,还是装修和家具,都考虑到了人们在功能上和审美上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22.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25.jpg


阿尔瓦·阿尔托还与妻子艾诺·阿尔托一起设计了疗养院的灯具和家具。大部分家具是由的家具和建筑工厂制造的。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28.jpg


公共空间里,疗养院的颜色主题趋于二三十年代的新造型艺术:蓝、黄、灰和白。营造了一种新鲜、愉悦而又安静的氛围。与公共空间不同的是,病房楼的色调更加传统和亲切,采用略带蓝或微绿的灰色系。阿尔托对于病房屋顶有他自己的构想,例如“房间屋顶应采用天空的颜色”,减少病人长期卧床造成的压抑感。照明设备上面正对的天花板漆成浅色调,以利于形成漫反射柔化室内光线。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31.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34.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37.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440.jpg



2

厄瓜多尔地震后的“流体医院”

——曼塔医院


位于厄瓜多尔海岸的新曼塔医院,是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PMMT建筑公司在厄瓜多尔建造的第三个医疗中心。曼塔医院作为曼塔市的旗舰医院,其面积超过两万四千平方米,为曼塔市二十万的居民提供服务。医院出众的设计被总结成有三大特点:它绝对包容的通用性与可使用性;其参数化设计系统所实现的超灵活性;及其抗震立面与结构。这些优点使曼塔医院成为国际上最具创新性的医院之一。




3

海地太子港GHESKIO结核病医院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18.jpg

© 查尔斯·戴维斯·史密斯(Charles Davis Smith),AIA提供


2010年,海地太子港地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当地医院不得不停止医疗服务,中断了对原有病人的治疗。然而,此时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医院停止运营与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爆发,进一步提高了结核病患病率。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21.jpg

© 查尔斯·戴维斯·史密斯(Charles Davis Smith),AIA提供


大规模的传染病导致了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爆发,这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一旦感染,需要经过长达24个月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此外,患者在最初的2-6个月治疗过程中仍然具有传染性,在此期间,他们需要住院隔离,以防止疾病的再次传播。


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由于长期接受抗结核药物,并且长期处于隔离状态,再加上抗结核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失明、失聪和情绪不稳定等),导致这些结核病患者痛苦不堪,给当地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于是,建设一所新的结核病医院就成了当地政府的当务之急。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23.jpg

© Charles Davis Smith,AIA提供


新建的GHESKIO结核病医院取代了被地震破坏的Signeau医院,为那些长期饱受结核病折磨的患者提供另一个高效的治疗休养空间。医院采用了简单且有效的被动通风和感染控制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结核病患者医院内二次传播耐多药结核病菌的机会。在医院建造过程中,设计方也非常注重节约建造成本及后期运维的能源消耗成本。



4

巴特美茵堡风湿病医院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27.jpg

© 巴特美茵堡风湿病医院 摄影:Heiner Leiska


gmp在早期完成的疗养康复医院中,1989年在巴特美茵堡建成风湿病医院,方案将基地内一座文物保护建筑纳入医院建筑群综合体,重新组织了新旧之间的交通路线和公共空间。医院分为9个病区,共248各病房,266个床位。医院利用地形高差设置了一个宽大的裙楼,裙楼内设有医疗康复设施,包括泳池和泥疗区域。新建筑采用和老建筑相似的鞍形屋面,阳台架构和窗框以现代的材料语言回应了老建筑外露木制桁架结构。


德国的康复医疗体系是个很重要的环节,疾患产生的康复和疗养费用被包括在公共医疗保险之内,病人在医院治疗周期短,结束后不会长期滞留在医院内消耗不必要的医疗资源,而是去康复医院继续休养康复,康复医院基本上都是按照专科分类,康复和疗养设施是为来访者长期滞留而设计的。



5

澳洲堪培拉大学公立医院


与中国情况不同,国外医疗项目设计周期比较长,一般为10年~20年,建筑设计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前期策划工作,了解每一个使用者的需求,以便应用到建筑设计中。随着时间推移、医疗技术进步,当医院竣工时,医生、护士的工作方法和使用习惯需要发生改变,建筑设计师应联合业界专家将最新设计理念和行业变化与工作人员分享,让他们了解为什么需要做出改变。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30.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33.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35.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38.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40.jpg

© 澳洲堪培拉大学公立医院项目室内空间


在设计之初,建筑师考察了项目基地周边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地形、色彩等特征,并将其融入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中。医院造型及立面设计灵感取自临近国家公园的自然地貌景观,建筑外立面采用当地独特的红色大地色为主、风格简洁,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建筑师利用新颖的现代设计手法打造这所社区医院,以艳丽的新型建筑形态激发人们的兴趣和热情,建造出一座令患者产生归属感的社区医院。



6

加拿大CHU Sainte-Justine医院加建项目


CHU Sainte-Justine的新楼在经历6年的建设后如今正式启用。这个联合设计项目需要更好地满足母亲和儿童在专业护理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并支持研究、教育、技术更新等医院诉求。大约13万平方米的新大楼使机构的使用面积增加了65%,并增设了特别护理部门、研究中心、新的热电站以及四层的地下停车设施。七层的大楼位于原有医院大楼的西侧,通过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与旧建筑连接。项目基地靠近 Mount Royal 保护区,这促使建筑师去创造一个与自然相呼应的建筑。北方植被激发了建筑师的“超自然”概念,在颜色、纹样上使用了许多类似的元素,并设计了让自然光通过的空间、公共区域和绿色小径。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43.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46.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48.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51.jpg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554.jpg


原文链接:《盘点国内外与疫情灾难相关的医疗建筑案例》





往期回顾


SYN WEEKLY 065 | 50家高颜值咖啡店(上)

SYN WEEKLY 066 | 50家高颜值咖啡店(下)

SYN WEEKLY 067 | 





微信图片_20200214112001.jpg


加入袈蓝,请直接发送简历至邮箱:

weiw@bau-jl.com.cn

业务需求、媒体合作,请直接发送邮件至邮箱:

marketing@bau-jl.com.cn  

会有专人与您联络


www.bau-jl.com


0